
班级:软件2113
姓名:徐婧
学历:本科
毕业去向:上海誊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初入大学,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像许多同学一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着自己的方向。那时的我,面对专业课程充满好奇,但更多的则是不知所措。记得第一次接触专业相关课程,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术语让我头疼不已。但我深知,这些知识是未来职场的敲门砖,于是,当“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这些陌生的词汇像密码般闯入生活,我选择在图书馆的穹顶下与晨曦暮色为伴。我一头扎进书海,反复研读教材,做笔记,刷题,就这样一点点搭建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也同样十分重要,我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还主动参与项目实践,用代码实现理论,让知识从书本走进现实。某个赶作业的凌晨,当最后一个代码错误在调试中消弭,显示屏的蓝光映在我的眼底,我忽然感受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快乐。

为全面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我制定了双线并行的提升计划:参加物理实验竞赛与蓝桥杯大赛。备考物理实验竞赛的日子里,清晨的图书馆里总会有我的身影,晚上我则在实验室研究实验项目。两年后,我再次奔赴备战蓝桥杯。备战期间,我系统刷题400+并建立动态规划解题模板库,针对性地优化时间复杂度分析能力。最终,顺利通过了所有考试,在两个大赛中获得奖项。那一刻,我不仅收获了证书,更收获了坚持与努力带来的满满的成就感。

求职季来临时,我意识到一份出色的简历是展示自己的关键。于是,我开始精心打磨简历,从排版设计到内容筛选,力求简洁明了又不失亮点。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简历大赛,在比赛中,我见识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同学,以及他们精心制作的简历。我们相互切磋,并且互相学习,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简历。求职季的打印店永远排着蜿蜒的长队,我捧着改了好几稿的简历站在人群里,突然想起考古学家修复文物的虔诚。那些被指导老师划掉的冗余形容词,被指出的格式偏差,都在告诉我:自我呈现需要比代码更严谨的逻辑。

面试是求职路上的重头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依然心潮澎湃。在技术面试环节,面试官围绕数据库领域展开深度追问,从索引优化原则到事务隔离级别的应用场景,每个问题都在检验知识体系的完整度。我努力平复紧张的心情,凭借扎实的复习基础,一一作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面试官对简历中提到的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我详细探讨项目中的技术细节、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行为面试环节,HR着重考察了跨团队协作能力。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温和的语气让我放松了许多,当被问及对未来发展的打算时,我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职业规划,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展示了自己的职业路线,这也与面试官展示的岗位发展路径高度契合。
进入公司之后,我迎来了真正的职场考验。在这里,我接触到更多用于项目实战的技术,晨会上此起彼伏的术语像新世界的通行证,让我真切感受到校园项目与实际项目开发的差距。为快速适应这种差异,我建立了系统化的学习路径:每天抽出一小时研读公司技术文档,周末通过公司提供的学习操作平台熟悉核心架构设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我从最初对新技术的好奇,到后来熟练运用到项目中,每一步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帮助。

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城市灯火,那些在寝室调试代码的深夜、在自习室啃食面包的清晨、在面试等候区默诵的台词,此刻都化作脚下坚实的土地。我知道,这不过是漫长征程的第一个驿站,但那些在求知路上锻造的思维利刃,在团队协作中淬炼的共情能力,终将指引我穿越更辽阔的星辰大海。正如三毛所说:“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坎坷道路。”我将以此刻为锚点,继续这场永不停歇的职场探索之旅。
所获荣誉:
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
2022—2023学年学业奖学金二等奖、特等奖
2021-2022学年笃行奖学金二等奖
2022年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
2022—2023学年“三好学生”
2023年度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自强之星”
2022—2023学年上海电机学院“笃行先锋”
2022年度优秀抗疫志愿者
2021年度军训优秀学员
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优秀奖
第三届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
校内职务:
软件2113班班长、心理委员
电子信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