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学校首批微专业招生
受到广泛好评
微专业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年共有8个微专业招生
快来pick你喜欢的微专业吧
1 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微专业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灵活性”的特点,是一种注重深度学习、实践应用、灵活定制的学习路径,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迫切需求的同时提升就业竞争力。
微专业一般设置4-6门共计15学分左右体现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的核心课程,采用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周期一般为一年。
2 微专业有哪些特点?
1.微专业采取单独编班开展教学,教学一般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
2.微专业课程成绩在微专业成绩单上显示;微专业所修学分不纳入主修专业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与主修专业的学分不能相互认定;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
3.已报名微专业学习的学生,原则上不退读。因学业情况变化等,学生可向开设单位提出退出申请,经开设单位审核同意后可退出。
4.学生按照微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修读完成所有课程,学校颁发微专业成绩单和微专业证书。
3 微专业招生条件是什么?
本校在籍学生自二年级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同时期申请修读至多1个微专业。申请学生须满足修读该微专业的基本要求且主修课程无不及格情况,具体要求可见招生网站链接。

(扫码进入微专业招生网站)
4 微专业简介

依托学院:航空产业学院
“无人机应用技术”微专业教授学生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与系统结构、飞控技术、检测维护、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无人机组装、调试、任务作业和故障检测与维护等能力;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够从事无人机行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扫码报名)
联系人:李渊老师
QQ群:470289440

依托学院:电气学院
“智能视觉工程”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智能视觉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系统学习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Python程序设计、深度学习及应用和智能视觉系统设计等课程,学生将掌握智能视觉领域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将能够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事智能视觉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扫码报名)
联系人:陆丽老师
QQ群:372137610

依托学院:机械学院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微专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具备从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到制造的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结业后,学生将具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其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扫码报名)
联系人:王成老师
QQ群:949670092

依托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微专业以培养学习者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同根异果”课程体系;打破课堂边界,构造适应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灵活的课程组织和先进的授课形式,使学习者较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体系,掌握面向专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实践能力,提升其全球化视野,培养能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技术型人才。

(扫码报名)
联系人:刘艳丽老师
QQ群:994071143

依托学院: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微专业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面向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智能制造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注重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融合,培养熟悉行业特点、掌握供应链管理核心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实践。

(扫码报名)
联系人:张炜老师
QQ群:994376293

依托学院:材料学院
“半导体器件制造”微专业专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材料、机械、信息和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能够培养通信、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扫码报名)
联系人:杨淼森老师
QQ群:113760283

依托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新媒体设计制作与运营”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意设计、内容制作和社交媒体运营的能力。以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为抓手,结合设计、传媒、营销等多个学科,积极探索学科综合优势与企业需求导向匹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多样化数字内容和社交媒体传播的需求。

(扫码报名)
联系人:侯佳老师
QQ群:700944756

依托学院:文理学院
“数学模型与智能计算”微专业采用“跨学科资源共享、网络协作指导、产教融合教学”等教学模式,涵盖了数学、统计、计算机的核心课程,开设数学模型、MATLAB应用与实践、Python程序设计、统计分析及Python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的工程实践、工程优化方法及应用6门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现代统计方法进行建模求解及数据分析处理等跨界整合能力,助力造就新时代卓越现场工程师。

(扫码报名)
联系人:刘续腾老师
QQ群:230732283
5 微专业如何报名?
2024年秋季学期全校共有8个微专业开展招生。
报名截止时间:8月2日23:59。
报名方式:登录微专业招生网站链接,进行扫码报名;或扫描上方微专业对应的报名二维码进行报名。
微专业报名实行优先制,限制容量,先到先得。
6 首批微专业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人工智能+”微专业,我掌握了如何熟练使用深度学习进行一系列问题分析,掌握了人工智能理论和基础知识,能运用python以及神经网络实现各种自动化操作,设计智能化生产系统,希望在日后学习中能将人工智能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更好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学生陈明怡
“半导体器件制造”微专业的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半导体的基础知识,还让我对集成电路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为我日后在芯片设计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211班学生王智帆
通过“新媒体设计制作与运营”微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新媒体的运营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还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掌握了运用各种设计工具来创作富有吸引力的视觉内容的设计方法,这为我今后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朱子羿
在大二这一年,我选择了“数学模型与智能计算”微专业课程。从线上到线下,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数学模型、Python、统计分析等。数值计算方法中的数据拟合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际应用的乐趣,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专业2022级学生赵晟玮
“供应链管理”微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微专业,涵盖了智慧供应链的技术发展和实践案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供应链挑战,提升了专业能力,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2021级学生王芝俞